(一) 综合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(1)之后、与普通物理实验(2)并行开设的一门物理实验课程。该课程面向普通物理实验(1)成绩优秀的学生,按学生意愿由高分向下录取,实录上课人数不超过上普通物理实验(1)总人数的15%。
(二) 该课程每周4学时,持续16周(1个学期),共64学时,3个学分,做6组实验。第1周,绪论。第2、3、4、5、6、7周完成3组实验。第8周,期中考核。第9、10、11、12、13、14周完成其余的3组实验。第15、16周,期末考核。
(三) 实验时间安排在每周的一、二、五的下午。在其中的每一个下午,6组实验同时开放,学生自主做实验,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管理和仪器维护,教员通常仅通过课后的面谈交流进行辅导和考核。学生一人一套实验仪器,两周做完一组实验,六组实验循环进行。
(四) 课程要求:(1)在实验室完成每组实验需要的仪器调试、现象观察和数据采集;(2)每周实验后与相关指导教员有约半小时的面谈交流;(3)前半学期选择一组实验或者其中的某个问题做深入研究,在第8周之前提交一个研究报告,用于期中考核;(4)后半学期选择另一组实验或者其中的某个问题做深入研究,第15周之前提交相应的研究报告,用于期末考核。
(五) 关于两个研究报告:如果一个是研究论文格式的书面报告,另一个则是呈现研究成果的PPT口头报告。第1周的绪论课时确定选课学生在期中和期末分别提交研究报告的类型。一般情况下,期中或者期末提交论文报告和口头报告的人数各占一半。所有参与该课程教学的教员将对所有论文报告和口头报告独立打分。
(六) 课程考核:实验室成绩(40%)+ 面谈成绩(20%)+ 论文报告成绩(20%)+口头报告成绩(20%)。实验室成绩由实验室技术人员给出,面谈成绩由和学生面谈的教员给出,两者最后的成绩分别是6组实验得分的平均值。两个报告的成绩分别是所有教员打分的平均值。最终的学习成绩登录到普通物理实验(2)。
(七) 特别强调:学生应将所有实验相关内容都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,并且带实验笔记与教员面谈讨论。
(八) 每组实验都具有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和开放性的研究课题,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创新研究。
本学期开设以下6组实验:
(1)光学成像与光信息处理; (2)迈克耳逊干涉仪与光学相关测量;
(3)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弗兰克-赫兹实验; (4)光力学效应及光镊实验;
(5)一维周期弦链系统振动模研究; (6)二维法拉第斑图实验观察与研究。